• 中國大學醫學前50強
  • 頂標學生經驗談
  • 台灣教育部承認的112所大學
  • 蘇州大學
    • 蘇州大學簡介
    • 蘇州大學醫學院系設置
    • 蘇州大學申請資格
  • 北京大學
    • 北京大學簡介
    • 北京大學院系設置
    • 北京大學申請資格
  • 復旦大學
    • 復旦大學介紹
    • 復旦大學院系設置
    • 復旦大學申請資格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簡介
    • 上海交通大學院系設置
    • 上海交通大學申請資格
  • 同濟大學
    • 同濟大學簡介
    • 同濟大學院系設置
    • 同濟大學申請資格
學校連結
  • 台灣醫師研習營 福建泉州開營
  • 兩岸大學生新聞營 陸委會:符合健康有序交流
  • 陸海外留學回溫!赴美人數下滑、英澳日漸受歡迎
  • 大學假學歷風波:「保錄」中介賺暴利,中國學生與香港高校各取所需
中華力誠中國大陸留學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簡介


學校歷史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 “七五”、“八五”重點建設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設高校。經過113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穩步邁進。

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盛宣懷先生和一批有識之士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於1896年在上海創辦了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建校伊始,學校即堅持“求實學,務實業”的宗旨,以培養“一等人才”為目標,精勤進取,篤行不倦,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已成為國內著名的高

等學府,被譽為“東方的MIT”。

抗戰時期,廣大師生歷盡艱難,內遷重慶,堅持辦學,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浴血沙場。解放前夕,廣大師生積極投身民主革命,學校被譽為“民主堡壘”。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學校調整出一批優勢院系、學科,支持國內兄弟院校的發展;五十年代中期,學校響應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歷經西遷、兩地辦學、獨立辦學等變遷,為構建新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6年夏,根據國務院決定,學校部分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7月經國務院批准分別獨立建制,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

六七十年代,學校先後歸屬國防科工委和原六機部領導,積極投身國防科研和國防人才培養,為“兩彈一星”和國防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學校地點

  • 閔行校區 - 上海市東川路800號
  • 徐匯校區 - 華山路1954號
  • 法華校區 - 上海市長寧區法華鎮路535號
  • 七寶校區 - 七莘路2678號
  • 盧灣校區 - 重慶南路227號


學校面積

上海交通大學教學設施先進,校園環境優美。除擁有古色古香的百年徐家匯老校區之外,還有佈局合理、格調新穎、風景秀麗的現代化閔行新校區,另外還有法華鎮路校區、上中校區、七寶校區。校園面積約202公頃,校舍建築總面積8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7億元。學校在徐匯、閔行、七寶三個校區的圖書館建成了電子文獻檢索中心,並建成、開通了連接五個校區的高速寬頻資訊網。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設備先進的實驗樓、四人一間的宿舍樓、現代化的體育場館、電子化的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網路資訊中心、教育技術中心等都為當代大學生提供茁壯成長的潤土和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學校致力於現代教學手段的革新,建立了多媒體教室,在學生宿舍鋪設了電話線、網路線、閉路電視線,把學校生活和整個世界聯繫起來。

學科設置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67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和管理學等8個學科門類;擁有工科物理、工科數學和電工電子等3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生命科學和積體電路等2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和教育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以及國家生物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有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上海市級教學團隊9個;有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6人,上海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2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0門,上海市精品課程100門;有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5門;2005年和2009年,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22項、上海市級教學成果105項。

科研設置

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47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覆蓋理、工、醫、管、法、經、農、文等8個學科門類;一級學科碩士點4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3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涵蓋全部12個學科門類;9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點,1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0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6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國家實驗室(籌),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0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863”國家技術網點開放實驗室,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實習機構

學校設有14個附屬醫院即瑞金醫院、仁濟醫院、新華醫院、第一人民醫院、第六人民醫院 第九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醫院、胸科醫院、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上海腫瘤研究所、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精神衛生中心。

學校師生

學校共有24個學院/直屬系(另有繼續教育學院、技術學院和國際教育學院),12個附屬醫院,全日制本科生18496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1326人,博士研究生4657人;有專任教師3130名,其中教授7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8名,中組部“千人計畫”10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7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7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首席科學家16名,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首席科學家6名。

中華力誠中國大陸留學中心 版權所有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51巷20號2樓 TEL:0986881844
網頁設計 by:奈思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