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不談無謂的政治意識形態,只談公平、合理與否。我贊成承認中國大陸的學歷,有些中國大陸的大學的學術水準確實比台灣的前幾名大學(台大、清大、交大、成大)優秀,你自己比較差卻不承認比你好的,是不是有點滑稽?話雖如此,但筆者更贊成教育部不溯既往的決定,原因無它,就是不讓那些投機偷跑的人趁心如意。
最近常聽到一堆名嘴在鏡頭前放聲高論大陸學歷問題,尤其是誓死反對大陸學歷的政客,一直重複說出一些無釐頭的假話、空話,而且講得如此理所當然、自信滿滿,還擺出一副「順我生、逆我死」的王者睥睨姿態,挺嚇人的。這到底怎麼回事?我不禁想起當年希特勒的宣傳部長Goebbels的名言:「謊話說久了就變成真理」。
全世界大學都在搶頂尖人才,台灣的大學生有危機意識嗎?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撰文痛批,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遲到、打瞌睡、吃泡麵,散漫的態度令人搖頭。她嚴辭炮轟,「如果不想讀,何不把機會讓給想讀的人呢?尸位素餐是最可恥的。」
近十年來自大陸畢業的臺灣學生(不含短期培訓類)逾兩萬人,其中,研讀中醫專業的超過八千人,中醫是台生到大陸讀書最熱門的專科。然而,付出多年青春、花了高額學費來大陸學習傳統醫術的台生,卻因臺灣不認可大 陸 醫師證照和學歷,以及臺灣中醫執照政策緊縮,面臨進退維谷的困境。
教育部昨天在高雄師大舉辦「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台就學配套公聽會」,在大陸學醫的台生家長反映,醫學無國界,學生到世界各國留學都予以承認,波蘭、菲律賓的學歷都可以參加醫師國考,為何唯獨大陸醫學學歷不承認。
中醫、西醫和護理等醫事團體代表,一致反對開放大陸學歷執業,但也有醫界大老認為,只要認證考試公平,不該怕有國外學歷者來搶飯碗。
為解決國外醫學系畢業生參加醫師考試資格問題,衛生署日前預告「醫師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明定國外醫學生須在國內教學醫院實習一年才能考試。
與成熟的理財規劃市場相比,中國大陸居民收入逐步提高,但理財規劃市場卻仍然空白。有香港的理財規劃師看準這個契機,將港人早已習以為常的理財服務推廣到中國大陸 一、二線城市,設立專業理財服務諮詢公司,與銀行的理財產品相競爭。深圳首家專業理財中心7月開業,由香港權威理財規劃師陳作新為首席顧問,為深圳的高收 入人士提供專業的理財諮詢服務。
台灣會不會面對人才提早流失?最近除了香港、法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大學,以「免學費」等優渥條件,來台灣的明星高中舉辦一場場說明會之外,美國的紐約大學也加入戰局,他們要在阿布達比成立新校,提供相當於全額的獎學金、連同住宿等總共是台幣1000多萬,吸引台灣高中生,這看來很風光,不過也讓人擔心台灣會出現資優生出走潮。
合公平合理原則;教育部次長林聰明透露,溯及既往的辦法草案中,確有學力檢定的規畫設計,就如同東南亞習醫回國後要通過「醫牙甄試」才採認學歷。
中共衛生部辦公廳副主任毛群安昨(27)日表示,台灣醫師不用經過大陸醫師資格考試,就可憑著三項條件,採取申請方式,經由大陸有關部門認定取得「醫師資格證書」,沒有名額的限制。
政府開放大陸學歷採認,是否引發台灣學子赴對岸求學熱潮?台灣學生幾乎認為「應該不會」,有學生表示會考慮去大陸留學(中國留學),但也有學生對大陸學校感到陌生,仍以歐美學校為優先考量。
建中畢業的賴文平表示,城大一年給他十萬港幣獎學金,到校後看到外國人很多,非常高興,但發現物價比台灣貴,加上獨自在外念書,相當辛苦。
承認大陸學歷之後,會衝擊台灣就業市場嗎?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有4成2企業因此提昇聘用大陸學歷人才的意願,但被問及徵才要選北大生還是台大生時,6成5企業仍會選台大。1111公關總監何啟聖說,這是台灣學生較了解台灣產業環境所佔的優勢,不過數據也顯示,企業基於市場需求等因素,越來越接受具大陸學歷的人力。
我們在上次相關社論中,曾經針對教育部擬承認大陸大學學歷問題進行評論;由於承認大陸大學學歷的問題攸關青年學子的升學、就業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因此,迄今仍然引發熱烈的持續關注,我們也願意再針對此問題,提供意見,以供各界反思參考。
兩岸互相承認學歷後,不少私立大學因此受惠,因為少子化造成就讀學生減少的衝擊因此獲得改善,但不少優質國立大學也想招收陸生,現階段僅開放碩士以上可以招收,至於大學部是否可以招收,各方都有意見,也因此造成網友對此議題的論戰焦點。
馬政府開放陸生來台及承認中國學歷政策,在選後加快腳步。教育部昨天公布相關辦法草案,規劃三階段擴大採認中國學歷達一百一十二校,就算不溯及既往,也會舉辦學歷甄試,發給同等學歷證明;綠委質疑是變相「追溯採認」,民進黨團會全力阻擋,不能讓台灣教育被掏空。
教育部昨天表示,我國即將採認大陸學歷,如要溯及既往,該部認為自八十六年以後追溯為最佳方案。若社會各界認為不能溯及既往,教育部會對過去到大陸留學(中國留學)所持有大陸學歷者辦理學歷甄試,通過就核發同等學歷證明。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專科學校法修正案,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擔心承認中國學歷後將產生「磁吸效應」;教育部次長林聰明則認為可促進兩岸大學良性競爭。
教育部昨天在台中一中舉辦「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台公聽會」,參加公聽會的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學生蔡侑達,支持設限醫學系認證門檻,他認為,應該規範保障台灣醫學生就業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