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的升學考試,學生擠破頭想進名校窄門,不過在大陸這幾年,卻出現了名校搶學生的怪象,為了確保成績資優的學生就讀,名校不但會暗盤交易,跟考生私下承諾獎金,交換填選志願,甚至上海排名前兩名的復旦和交大搶學生,還扯出冒充該校老師,要考生放棄填選,改念別校的爭議事件。
上海復旦大學湖北招生組長、歷史系教授馮瑋日前在個人微博(微網誌)上揭露,現下大陸各大學為了「面子工程」及學生質量,紛紛出險招、損招來攻擊對方,儼然形成一場招生大戰。
教育部昨公布「大陸地區高等教育學歷甄試作業要點」,要替政府承認中國學歷之前,偷跑赴中國取得大學以上學歷者解套,只要是政府承認的四十一校,經由筆試二到三科,碩博士再加論文審查,政府就會承認其中國學歷。
教育部昨天公布「大陸地區高等教育學歷甄試作業要點」,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八日到二○一○年九月三日間,在教育部認可的四十一所大陸大學就讀者,通過教育部九月舉辦的學歷甄試,大陸學歷才被承認,且不論學士或碩博士,都要考筆試。
教育部昨(23)日公布《大陸地區高等教育學歷甄試作業要點》,去年以前獲得大陸學歷的學士、碩博士,可透過筆試2到3科、碩博士論文審查等方式獲得學歷證明。大陸台生則痛批該政策根本是「極其嚴格、極其歧視」。
教育部昨天下午發布大陸地區高等教育學歷甄試作業要點,學碩士都得進行筆試,選考兩到三科,碩士需加考論文審查,通過甄試就會核發同等學歷證明。
】「大陸地區高等教育學歷甄試作業要點」在23日出爐。教育部發布,凡在民國81年9月18日「兩岸人民條例」制定生效後,到99年9月3日「陸生三法」通過前,在大陸地區41所認可名冊學校就讀者可參加學歷甄試,通過後由教育部核發相當學歷證明。
教育部發布「大陸地區高等教育學歷甄試作業要點」,凡是民國81年9月18日「兩岸人民條例」制定生效後、到99年9月3日「陸生三法」通過之前,這段期間的大陸學士、碩士以上學歷,都可以參加今年 9月教育部舉辦的學歷甄試,通過考試教育部就發給相當學歷證明,除了可做升學之用,中華民國國民已可憑此考證照、考公職。(陳映竹報導)
台灣招收陸生來台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台灣「陸聯會」主委戴謙日前已與對岸「海峽兩岸教育服務中心」簽訂合約,已完成300多名碩博士生的放榜作業,台灣許多知名大學訂定高門檻,寧缺勿濫;至於本科生的招生作業,已經在16號截止報名,並進入甄試評選工作,名額約有1400多人,將以大陸高考成績為錄取依據,預計八月即可報到,趕上九月份開學。(劉怡伶報導)
陸生來台念書第二波,台灣各私立大學開放大陸高中應屆生申請入學,昨天報名截止。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表示,總計有一千七百四十二人完成報名手續,輔仁、逢甲、銘傳三所大學最多人報名,所有志願中財務金融系、傳播系、企業管理系最受陸生青睞。
陸生來台就讀研究所今天放榜,碩士班有39校163系所錄取220名陸生,博士班計有12校23系所錄取28名,錄取最多陸生的學校為台灣大學,總共56人,其次為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1流大學研究中心完成「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台灣大學和北京清華大學並列第1,香港大學第3。
陸生來台今年首度實施,大學部和研究所已經陸續放榜。教育部次長林聰明今天表示,在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國立大學研究所陸生的招生名額可以回流到學士班。
國內大學招收陸生的學士班昨天放榜。一般大學原預計招收七百零八人,因報名爆滿,增額後共錄取七百七十人;但科技院校缺額近七成。
首次招收大陸地區學生來台,學士班榜單今天公布。陸生聯招會說,從中可看出學校審核嚴格、寧缺勿濫的現象;多數考生高考成績表,是在二批分數線以上。
首次招收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學士班今天(4日)放榜,共錄取1,015人,錄取率65%,其中淡江大學錄取了100名陸生,是這次錄取人數最多的學校。對於這樣的招生成果,教育部表示不滿意但可以接受,有信心明年的招生情況比今年更好。
大陸學生來台學士班榜單昨天公布,錄取最多的學校為淡江大學,其次是輔仁大學和文化大學。針對招生結果,淡江等學校表示,短期宣傳影響是其次,重點還是學校曝光率和知名度。
大學部招陸生昨(4)日下午4點放榜,預計招收1613人,最後錄取1015人,錄取率約65%;其中普通大學錄取770人,科技校院錄取245人。今年僅私立大學可招學士生。
沈寂已久的開放大陸留學議題,最近再度成為兩岸領導人針鋒相對的焦點。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大放利多,宣布台生學費將比照內地學生,並提供獎學金優惠;陳水扁總統則在青年國是會議宣示,任內絕不承認大陸學歷。
清華百年培育無數人才,年近八十、住在北京的陳允康、金國芬夫婦一家三代共出了十六個清華人,其中六人曾在清華執教,他們一家與清華結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