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教育部23日在台北舉行最後一場「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台就學政策規劃及配套措施」公聽會,現場湧入民眾發表意見。不少民眾、學生發言表示,教育部的17場公聽會都選在上課上班時間,必須得請假才能參與。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表示,未來北、中、南會在本週六(26日)加開一場假日公聽會,廣納更多意見。
全球趨勢 勢在必行
高教司科長廖高賢簡報時說明政策方向,他指出,台灣加入WTO後,高等教育成為各國自由競爭的市場。英國已將高等教育當成重點產業經營,會創造6千億美金的產值,在各國競爭激烈,兩岸交流頻繁的今日,開放學生自由選擇學校,已勢在必行。
教育部規劃國立大學招收碩、博士生;私立大學開放大學名額,至於軍警等敏感院所則不開放。陸生可持「停留證」來台,第一簽為2年,接下來一年一審,畢業後一個月內須離開台灣,陸生在台不納入健保,但基於人道立場,由學校委託保險公司辦理保險。
陸生來台後,學校需建立通報機制,教育部會定期派員訪視。求學期間不能打工,畢業後禁止在台就業或報考公職,以維護台生權益。
此外,廖高賢強調,教育部對承認大陸學歷初步採小額開放政策,目前擬定41所大學名單仍未拍板定案,會廣納意見審慎考量。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地理學系二年級、同時也是身心障礙者的掌謙表示,希望教育部擬定兩岸學生交流政策同時,能對身心障礙者的需求詳加考慮,錄取名額能保證身障生比例。他說,有身障同學因父親經商前往大陸就學,考量台灣政策與大陸求學環境,因此選擇在家自修高等教育課程,實際上只擁有國中學歷。掌謙強調,身障者較一般人弱勢,若是台灣在承認大陸學歷政策上不鬆綁,父親在大陸經商,母親只能陪同孩子在台求學,「無疑是妻離子散」。
教育部98年12月委託民調中心調查結果,有6成民眾贊成招收陸生及承認大陸學歷。但中國醫藥大學學生會會長蔡侑達提出截然不同的數據,他以有效回收樣本1萬多份的內部民調表示,有83%民眾反對教育部,質疑教育部調查可信度,同時也認為僅17場公聽會無法廣納民意。
蔡侑達舉出高教司司長何卓飛日前承認大陸師範體系學歷的例子,懷疑陸師教台生,是否會產生價值觀混淆、意識形態不清的後遺症。他認為,台灣教育正處於歷史轉折點,當政者應做出正確抉擇,否則台灣將會從香蕉王國、雨傘王國,變成「快要亡國」。
編輯人 中華力誠中國大陸留學中心 日期 2010-04-07 瀏覽 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