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來台" />
台灣今年首度招收大陸學生,預計招取一千六百十三名陸生,最後錄取了一千零十六人。雖然不如預期理想,但在兩岸政治鴻溝下,能有此一開放,不啻使兩岸關係在經濟、文化密切交流後,又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陸客來台">陸客來台
經濟效應較大,陸生來台影響更擴大深遠。我們認為教育與文化方面的交流,在世界村觀念下既為一必然趨勢,台灣不僅不應對陸生設下層層關卡,更應拋開成見主動爭取陸生。
學生前往外地求學深造,首先考慮的當然是學校師資設備與校風。如果台灣某些大學因招生不足額,考十分或零分均可錄取,又如何能奢望其提升師資與設備?更不要說保持優良的校風了。一位過去經由交換學生途徑來台的陸生便表示,台灣很好玩,許多朋友也是如此,只是想利用半年交換時間來台灣走走看看,若要追求學術,還是放眼歐美。另一位陸生也說,交換來台灣體驗一下不同的教育環境就足夠了,要攻讀學位,歐美或香港才是首選。
不僅是陸生的評價,能列入世界百大名校的台灣學校也是寥寥可數,因此即使大陸學生來台深造的意願也不高。今年陸生考入大學部的缺額有百分之卅七,研究所缺額竟高達百分之六十二,錄取人數遠遠低於預定招收人數。一如前述陸生所言,要讀學位大多不會選擇台灣而是放眼歐美甚至香港。處在此種劣勢下,台灣因受某些政治力影響,非僅不能全面自由開放,甚至對陸生設下「三限六不」關卡。我們要質疑的是:設若教育文化開放係世界一項趨勢,此種開放僅應就教育觀點考量,不應妥協於某些政治歧見中,否則不如不開放。
做為一個主權國家,我國當然要有自己的國防、外交或國內安全。但來自對岸的交流,何者會影響國家安全?除了主政者慎謀能斷外,主要反對黨更不可遇「中」必反,尤其在教育文化的交換與合作上。美俄在冷戰最尖銳激烈時期,對於兩國留學生的來往並無太大限制,著眼點即在於留學生有助於增進彼此認知與了解,且這些知識分子來日一旦掌權,也更能增進兩國間的情誼,甚至能化干戈為玉帛,何樂不為?因此留學生的派遣與交換才會成為趨勢。當今我國執政黨精英與反對黨領袖,幾均有赴國外留學經驗,尤其西方民主國家,可曾獨薄於台灣留學生?吾人以為留學政策應是一致,不宜另定法令加以限制。若認為陸生來台可能影響國家安全,就應根據有關法令處理。所謂限校、限量及限域,以及不加分、不影響名額等規定更具歧視。
在陳水扁執政時代,為了順應地方政治勢力,一口氣升格了數十所大學,以致今日各縣市均有二、三所以上大學。廣設大學並不代表學術水準的提升;反之,因師資及設備無法齊頭並進,加上學生招不足額,學生素質可說每下愈況。我們又如何能在沒有自知之明下,對陸生擺出一副冷面孔拒人於千里之外?
國立大學此刻只招收碩士班陸生,教育部正考慮也開放陸生報考國立大學學士班,但立即引來私校強烈反彈,認為以後更招不到陸生。由此可知,招收陸生是一項趨勢,也是各校歡迎的,因此多點教育照顧,少點政治考量吧。
編輯人 中華力誠中國大陸留學中心 日期 2011-11-01 瀏覽 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