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7日電)為提升醫學系學生品質,加強醫病關係良好互動,教育部、醫學教育學會開會討論,將於民國101年辦醫學系學生「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模擬考試,未通過考評擬不得報考醫師執照。
醫病關係、醫學倫理等問題,日益獲得重視。為了讓醫學系學生在正式擔任醫師前,各方面有更完整的準備,教育部、醫學教育學會最近開會討論,將於民國100年4月底試辦國內第1屆醫學系學生「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模擬考試,並於101年正式實施,沒有通過這項考評的學生,擬不得報考醫師執照。
為了讓這項考評更有準則,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李石增蒐集國外眾多醫學院相關資料,並參酌實際臨床經驗,完成「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從基礎建立到執行與品質監測」一書。
以往實習醫師要成為專業的醫師,通常是跟著主治醫師看診、查病房、少有機會與病人直接互動,李石增說,只會考試的醫學系學生,不見得會是好醫生,因此,希望透過臨床測驗,讓學生在與病人互動上,有更多經驗。
他說,實際考試時,學生需與醫院志工、演藝工會人員等假扮的「標準化病人」互動,標準化病人要演出身體疼痛的不同之處,讓受試學生當下判斷可能是哪一種疾病,現場老師也會監看學生與病人間的互動關係,然後給予分數。
李石增說,為了讓標準化病人更有真實感,到時會透過化妝等方法,例如出血、眼睛紅腫等。
醫學教育學會表示,明年屬於試辦性質,民國101年將列入正式考試,如果沒有通過這項考試,就不能考醫師執照。不過,李石增說,對於適法性問題、及如何精確評分,未來還會再與教育部詳細討論。991007
(圖為模擬病人協助臨床訓練,中央社檔案照片)
編輯人 中華力誠中國大陸留學中心 日期 2010-12-07 瀏覽 2634